魏宣公,名龚明晋,又称公子进,是春秋时期魏国的第十五任国君。他本是庶出公子,能力平庸且好色淫乱,在宗法制度森严的春秋时代,原本与君位无缘。
然而命运的诡谲,却让这个荒淫之徒意外登上了权力巅峰。
公元前 735 年,魏宣公的兄长太子完继位,是为魏桓公。但桓公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,另一位兄长周需因不满朝政,发动政变弑杀桓公,自立为君。
展开剩余84%周需的篡位之举本就缺乏合法性,加上他穷兵黩武,很快引发国内民怨沸腾。此时,魏国实权派大臣石阙联合国外势力,果断处决了周需,结束了这场短暂而混乱的统治。
在权力真空之际,荒淫无道的公子进竟被迎立为国君,史称魏宣公。这场看似偶然的继位,实则为魏国埋下了人伦崩坏的隐患。
早在其父魏武侯去世后,公子进便与年轻的后妈尼江私通,并生下一子。
因担心丑事败露,他将孩子寄养在乡下,取名吉子。
继位之后,魏宣公更是毫无顾忌,公然将尼江纳为妻妾,并将吉子立为太子。
这种 “上蒸”(晚辈与长辈通奸)的行为,在讲究礼法的春秋时期,已然是对宗法制度的公然挑衅,而这只是他荒淫人生的开端。
继位之初,魏宣公并未收敛私德缺失。
他将父亲遗留的美妾尼江纳入后宫,这种 "上蒸" 行为已属礼法大忌,更甚者,他在处理朝政时毫无章法。
据《左传》记载,他继位次年便因沉迷酒色,将朝政委于宦官寺人貂。此人借机结党营私,公开卖官鬻爵,导致魏国官场乌烟瘴气。
当大夫孔达劝谏其 "修德政、远奸佞" 时,魏宣公竟以 "寡人自有分寸" 为由将其贬黜,由此可见其治国能力的低下与荒唐。
人伦崩坏:霸占儿媳引发的家庭悲剧吉子成年后,魏宣公为他迎娶齐国公主宣将为妻。然而,当宣将的美貌映入魏宣公眼中时,这位好色的国君再次露出了贪婪的本性。
他不顾父子伦理,以出使宋国为由,将吉子支开,随后强行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。这场 “下报”(长辈与晚辈通奸)的丑剧,彻底撕开了魏宣公荒淫的面具。
吉子性格忠厚,面对父亲的背叛,竟选择了愚昧的顺从,默默接受了这顶沉重的绿帽子。
而吉子的生母尼江,原本与宣将是婆媳关系,如今却因魏宣公的荒唐行径,沦为同辈妻妾。身份的错乱、情感的背叛,让尼江陷入绝望,最终选择上吊自杀,成为这场人伦悲剧的第一个牺牲品。
魏宣公与宣将在新建的宫殿中沉溺三年,生下公子寿与公子说。
对于年轻的宣将来说,被迫嫁给年长的魏宣公本就心有不甘,对比仪表堂堂的吉子,面对年老昏聩的魏宣公,心中的幽怨与悔恨与日俱增。
她试图与吉子再续前缘,却遭到正直的吉子严词拒绝。因爱生恨的宣将,开始在魏宣公耳边诬陷吉子,一场针对太子的阴谋悄然展开。
兄弟赴死:荒淫无道的最终报应公元前 700 年,魏宣公听信宣将的谗言,决定除掉太子吉子。他以出使齐国为名,暗中派杀手埋伏在途中,准备将吉子暗杀。
然而,魏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寿,却在得知阴谋后,做出了令人震惊的选择。
公子寿与吉子虽为异母兄弟,却感情深厚。他深知吉子性格忠孝,必然不会违背父命逃亡,于是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兄长的生机。
公子寿灌醉吉子,代替他踏上了出使齐国的道路。埋伏的杀手误以为公子寿是吉子,将其残忍杀害。
吉子酒醒后,发现弟弟为自己赴死,悲痛欲绝。他没有选择逃亡,而是主动找到杀手,坦然说道:“我就是吉子,你们该杀的人是我。” 最终,吉子也倒在了杀手的刀下。
当魏宣公得知两个儿子同日殒命的消息时,终于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。
白发人送黑发人,一天之内失去两个儿子,这是上天对他荒淫无道的严厉惩罚。一年后,魏宣公在悔恨与悲痛中去世,结束了他荒诞的一生。
在策划杀子阴谋的同时,魏宣公还干下一件荒唐事:因垂涎郑国的桑田,他不顾国内民生凋敝,贸然发动战争。
公元前 701 年,魏军在廪延被郑庄公击败,丧师七千余人。败报传来时,他正在新台与宣姜饮酒作乐,竟笑道:"胜败乃兵家常事,寡人之乐不可废。"
这种对国事的麻木,让魏国在诸侯中沦为笑柄,也让朝臣们心寒不已。
荒淫无道:结局终成历史镜鉴魏宣公的一生,是欲望膨胀的悲剧,更是人伦道德崩塌的警示。
他因 “上蒸下报” 的乱伦行径,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荒淫君主,其故事被载入史册,供后人警醒。
在权力与欲望的交织中,他迷失了人性,践踏了礼法,最终导致家庭破碎、子嗣凋零,为天下人所不齿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那些违背人伦、荒淫无道的统治者,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。
魏宣公的故事告诉我们:权力若失去道德的约束,欲望若突破人伦的底线,终将招致毁灭。
正如古人所言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,在欲望的深渊中,唯有坚守良知与礼法,才能避免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这或许就是魏宣公留给后世最深刻的教训 —— 当人伦崩塌之时,便是报应降临之日。
发布于:山东省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